黃萬銘

黃萬銘,務農已經45年了。全村第一個開插秧機的就是他了,那時候還是用兩行式的插秧機。萬銘大哥之前是做慣行農法,後來因為高中同學、溪州尚水農友廖明欽大哥介紹,開始接觸友善耕作,也加入尚水團隊。

他分享加入尚水團隊的這三年感想,他說友善耕作對他來說反倒是相對輕鬆的「懶人農法」,不用經常背機器噴灑農藥,對自己和作物的健康都有保障。取而代之的是,每天到田裡看看水位,透過水位抑制雜草生長。

他特別提到,「慣行農法」跟「友善耕作」水稻有許多地方不同。一、產量確實有明顯的不同,「慣行農法」一分地可以產出2000台斤濕穀,而友善農法的產量幾乎減一半,只有1100台斤。二、對耕作雜草的態度不同,「慣行農法」與雜草勢不兩立,要用除草劑清理雜草;「友善農法」則是與草共生,透過人工、水位和福壽螺控制雜草。三、友善耕作的水田越來越肥沃,水田中的生態景象越來越豐富,這是「慣行農法」不容易看到的。

萬銘大哥說「農民最辛苦了,秧苗等原物料的價格,都是別人說了算,最後繳交公糧時的價格也是別人說了算」。

溪州尚水體會萬銘大哥這樣的心情,希望可以跟農友一起努力友善耕作,保障認真守護台灣土地的農友獲得公平的收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