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nufacturing process

生產流程

尚水所在的溪州鄉,水田一年二穫,大約在每年二、七月插秧。 尚水農夫們可不是像外面所傳的「三通電話就可以種稻」那麼輕鬆的。插秧前要忙著把破損的田埂一一修復,二次整地後,又要趕緊以人力用三角仔或駛鐵牛再把不平整的地方推平。 六月、十一月收割,豐收後接下來的工作,是我們努力讓產地到餐桌的作業,眉眉角角聽我們娓娓道來⋯⋯。

友善耕種

我們田間管理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、農藥及除草劑,而是以苦茶粕防治福壽螺,另外把地整平對友善耕作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工作,牽涉到後續的雜草管理和水位控制,錯失黃金期,農夫們必須不停地人工除草,與雜草對抗可是一關艱難的考驗。

1

收割、運送

每逢割稻時節,農民稱作「冬頭」,指的是稻作期間最繁忙的一段時間,不僅因為辛苦的勞動在此刻有了收穫,更因這是農村中最最忙碌的時刻。來自各地的割稻機,通常是一組2-3人搭配,一人開機器,其他人用人力收割邊邊角角上的稻穗;然後還需要有一輛載穀車,配備足夠的馬力並搭上鐵架帆布,才能夠裝載一季收成的重量。 收割之後,一般的載穀車會直接開到農會繳交公糧,過磅算錢,收下一期辛勞的工資;而尚水農民的載穀車,則開到烘穀廠卸貨,等烘乾之後,再裝袋進倉冷藏貯存。 割稻、車穀(車:台語「載」之意)、烘穀、落穀、舉穀,然後才是碾米、包裝。必須要經過這麼多的環節、這麼多的勞力付出,才能將田裡黃澄澄的稻子,變成一包白米。 每一個環節,都是許多人許多年的經驗累積。農村的人覺得這沒什麼,這就是工作,也是生活。他們不曉得那是多麼令人尊敬而重要的「技藝」,叫我們時刻感到驚奇與讚嘆。

2

意志力的堅持

收割時節就是考驗肝功能的耐力賽!收割、運送、烘穀等步驟必須重複好幾次。 從開始黃熟起,每幾天就要到田裡去確認每塊田的成熟度,每塊田前後左右的成熟度都不一樣,為了讓稻穀在成熟度最剛好的時間收割並進入烘乾程序,必須考量成熟度相近的田區及配合烘穀場的時間、容量等等因素之間拉扯,這時農民、割稻機與烘穀廠互相配合是一定要的,才能安排好田區的收割順序。 如果天公伯突然變臉,擔心因大雨而拼命搶收稻穀的情形下,尚水農民搶不到割稻機,這時再加上機器故障也來攪局,著實考驗心臟功能,這一段過程非常辛苦且作息不正常。在混亂和忙碌中,看著最後一車穀子秤完重量,倒進爐子裡等待烘乾,才能稍稍喘口氣!

3

烘穀、冷藏、倉儲

尚水將剛收割的濕穀交由專業的烘穀場,當我們分批倒進乾燥機後,就是烘穀場日以繼夜的打拼著。搶新鮮低溫乾燥的米,烘乾至含水率在14~15%,才能避免發芽黴變,也才是新鮮能呼吸的活米。配合烘穀場乾燥機的數量,以及一台乾燥機的容量,一批稻穀要乾燥 15~24小時才會完成。濕穀乾燥成乾穀後,總重量大概減少20%,完成之後裝入太空袋,接著就將大約達一噸重的大空袋運送至冷藏庫保鮮。稻米雖然是可以長期保存的穀物,但是稻米仍和蔬菜一樣,屬於「生鮮食品」喔!因此,「鮮度」是決定稻米美味與否的關鍵因素。

碾米、包裝

碾米的流程、機械操作、包裝的規格、設計等程序項目,這些產品的幕後工作,一點也不如想像中簡單包裝就好。為了給消費者吃到新鮮的米,我們都是現碾現包(真空包裝),不囤積太多的米,不夠時再碾、再包。一般來說,新米蘊含的水分較多,米粒飽滿且柔軟。並且,因為游離脂肪酸較少的關係,聞起來更有剛收成的新鮮氣味,如何讓新鮮美味直送到消費者手中,是我們一直努力堅持的。

5
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