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兒子就說我們改種無花果比較不用彎腰一整天,比較輕鬆啦。」問起種植無花果的原因,陳阿束阿姆這樣說,因為兒子鍾順禹在西螺鎮東南國中當老師,比較沒有經濟負擔,希望父母不用再負擔辛苦的農活,但還是維持做農當作運動健身,所以選擇了種植有機溫室的無花果。
鐘國政阿伯跟牽手陳阿束阿姆種無花果的面積總共有1.5分地,都是夫妻兩人一手打理。
一走進溫室,我們就被眼前一條條鋼繩吸引,每一畦無花果中間都牽了一條鋼繩,上面可以釣籃子,讓陳阿束阿姆可以一邊採收一邊將果籃往前推,這個貼心設計是來自兒子鍾順禹的用心。
溫室中映入眼簾的每一畦無花果都長得十分茂密,這些都靠陳阿束阿姆每天在果園穿梭。我們一邊陪阿姆採收無花果,一邊學著辨識無花果的成熟度,阿姆說不是紅了就熟了,要開臍的才算成熟可以採收,一天會採收兩次,早上六點跟下午四點,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一旦錯過採收時間,無花果很快就會過熟了,所以必須密集巡視、採收,於是阿姆每天都需要將果園巡視過兩次。
我們邊走邊採收,發現腳邊的雜草並不多,問了阿姆才知道,這些雜草是要每天拔的,而且是靠人工拔草,所以阿姆一天裡幾乎有大半時間都在這溫室度過。
無花果需要花相當心力照護,影響收成的主要因素還是天氣狀況,如果天氣太差,果實就產的少,除此之外就是介殼蟲,會有少數無花果會被介殼蟲吃掉,而被介殼蟲侵襲的爛果只能淘汰。再來,還有運送包裝上的困難,因為無花果「嬌貴」容易受傷,不太能夠擠壓或碰撞,這也是為什麼無花果的單價會這麼高。

看著陳阿束阿姆熟練又俐落的採收架式,我們問起阿姆務農的年資,已經有60年了,阿姆說她現在70歲。我們在心中暗算,也就是說阿姆從10歲就開始務農了,讓我們嚇到下巴差點掉下來…在種植無花果之前,阿姆還沒結婚就開始跟著種田了,24歲從張厝嫁來水尾村後,主要種植的是紅蘿蔔,一直到六年前才開始栽種無花果,阿姆人生的大半輩子都在務農,雖然現在改成種植無花果還是一樣忙碌,但少了生存的經濟壓力,應該是另一種「農園樂活」吧!